第27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(中)-《宰执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今夜他写的七份诏书。任命东宫三师,就是三份。韩冈的资善堂侍讲,则又是一份。此外还有皇太子的册书及天子圣躬违和,由太子监国、皇后权同听政这两份。

    剩下的,便是招司马光入京的诏书。这份诏书,并没有收回。王珪之前还特意请示了皇后,不过皇后转回去请示天子,赵顼则回了一个‘’字。

    “殿下。”张璪开始最后的誊抄,王珪这时候又站出来向皇后请示,“如今虽已承天子之意,定下了太子监国,殿下垂帘。但一众朝臣不知,其中或有不便。臣请先行将圣谕告知群臣,不知可否?”

    王珪陪着小心的问着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看得出来,王珪在心虚。而且他还眷恋权势,不甘就此退场。所以前面做事就没了分寸。甚至为了表示忠心,而拿着郑伯克段的典故来作比。现在又想同时示好皇后和还不知情的满朝文武——早一步通知,就能避免有人做错事。

    只是张璪觉得,就算王珪现在这么卖力,皇后也不一定会饶他。

    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——这是圣人的教诲。但在其位,却不谋其政呢?

    当年蔡襄在仁宗立储时,是唯一没有上书请立英宗为皇储的重臣。所以当这件事爆出来后,三司使立刻就没得做了。英宗甚至一看到他请辞的奏章,就立刻签书批准。照规矩,重臣非罪请辞,天子要先驳回加以挽留。韩琦为此劝英宗,但英宗却说,万一蔡襄不走怎么办?

    可惜了蔡君谟,本来以他的资望和能力,其实有望晋身两府。但他出外之后,没两年,就在服母丧的时候病死了。

    而王珪今夜犯的错,其性质比蔡襄更为严重。蔡襄当时不过一个翰林学士,有他没他都一样,而王珪可是唯一的宰相,他的沉默,差点就将皇后和太子逼入了深渊。

    皇后并没有立刻回复王珪,却向其他执政咨询,“蔡参政,吕枢密,韩参政,章枢副,薛枢副,不知你们如何看?”

    吕公著道:“正当如此。”

    而蔡确、韩缜、章惇和薛向也纷纷表示同意,没人愿意得罪那么多朝臣。

    “韩学士,你看呢?”

    韩冈睁开了眼睛,似乎是醒过来了,但他说的话跟没说一样:“此事当由殿下和相公们做主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这么办吧。”皇后点了点头,算是同意了。

    吕公著瞥了最下的韩冈一眼,眼神冰冷。

    尽管半夜过来,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细节,但吕公著已经将上半夜生的一切,连蒙带猜的给拼凑了出来。

    通过七份诏书,可以得知天子已经有意退让,召回司马光,任命自己及司马光为东宫师保,这两件事便是明证。

    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,在天子退让后,王珪很明显犯了错。但真正的逆转,还是来自于韩冈的一句话。

    韩冈提起千里之外的两座药王祠,在天子和皇后眼中,当是为了让皇子能顺利即位,可在太后及雍王看来却是要雍王的命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天子的心意便完全逆转。甚至不惜召回所有宰执,当着太后的面确定让皇后来垂帘。

    一言兴国,一言丧邦。

    纵横家的本事或许还不如他。

    吕公著望向韩冈的眼神再冷,也比不上他的心冷:‘此子可畏啊。’

    七份诏书敲定,群臣便齐齐告辞离开寝殿,他们还要稍事休息,也要让皇后休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