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(30)-《宰执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虽说玻璃不可能完全取代瓷器,但瓷器的市场的确是正在被玻璃所侵占。但这样的侵占非韩冈所愿见,两个行业之间的矛盾不应该这般激烈,也不到爆出来的时候。

    在韩冈推进技术展的过程中,类似于玻璃、瓷器之争的情况并不鲜见,甚至更为严重。

    轨道和龙门吊的明,其成本和运营费用很低,降低人工和压榨的力度总是有极限的,力工们的努力和反抗,终究还是比不上官府和商人对效率和成本的追求。许多在港口和矿山出卖力气的力工,失去了他们的工作。最后还闹出了一些乱子。比如京城,比如六路运司治所所在的泗州。

    幸而这两样明,一开始只局限于矿山和港口中时,牵涉到的人群并不多。此外,两项明一个是以军事研究的成果出现,而另一个,则是事关国家命脉,来自底层少部分人的反扑,在上层不可能得到支持,有的只是无情的镇压。就是之后有人想借题挥一下,也被一并打压下去了。

    同样的理由,大宋钢铁业的飞展,也给天下铁匠带来了灭顶之灾。来自官坊出品的更加精致的铁锅、铁锹、锄头、犁头、镰刀等日用品及农具,在市面上业已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。

    曾经有一段时间,为了更多的收益,官坊出产的铁器价格都比民间铁器的价格更高一点。这让韩冈极力反对,贵价铁器的结果是很多百姓买不起农具,没有上好的农具,田地里的产出就很难提高,百姓也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农田里,无力去做些小买卖贴补家用,生活会更加困苦,也不会有时间去参加保甲训练。

    薄利多销的道理,从皇帝到大臣都不会不明白。甚至皇帝最后都作出了决定,铁制农具比照灾害后官府下的种子一样,允许百姓用赊账的方式来购买,以收获后的产出来偿还。至于铁匠,终究也只是占了户口很小的一部分比例,完全可以牺牲掉,何况修补也可以赚钱,大部分铁匠不至于饿死。

    如今的问题,已经变成了怎么保证官坊制作的质量。对此韩冈并没有太在意过。

    铁矿出产的铁料并不是官府可以独占,铁匠们手中也是有铁的。在南方,已经有了雇工过二十人的铁场,使用的机械也有官坊类似的水力锻锤,出产并不逊色于官坊。所以最终还是竞争的问题,百姓会用他们手中的钱说话。不管怎么说,韩冈并不是站在官府一边,而是技术展的一边。

    比起有官方背景的的钢铁、轨道和龙门吊,玻璃产业就要面对竞争行业的反扑。

    棉纺的危机也在这里。幸而大宋如今的棉纺业,是在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陇西先行展起来。而南方,大规模的织造工场并没有如后世那样出现,没有失去工作的织工,就不会有被毁的纺机、织机。而这个时代的绸缎由于拥有着货币属性,是官方的通货储备之一,麻布则属于低端,都没有与棉布厮杀起来。这也算是一种幸运。

    但其他想要展的行业呢?新式的技术都免不了要迎来旧有势力的压制。

    回到后院,韩冈还在想着这突然被勾起的忧虑,把什么太常礼院丢到了一边。

    终究还是要立足于工业的展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城市是纯粹的消费性,生产出来的消费品,远远比不上消耗掉的产品。东京这样的大城市,如同一个吸血鬼,将天下财富都吸收到五十里周围的城池之中。

    而要从消费型转到生产型,工业就需要继续展。生产型的城市可以聚集更多的人口,也能加强新兴行业的实力。

    而且靠信息流动缓慢的农村,永远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的普及化。只有大规模人口聚集的城市才能做到。

    气学的未来是经济生产,而不是某个阶层一时的喜好。
    第(2/3)页